产业发展赛道急刹车,为什么一些企业老板在布局新业务时会举步维艰

原创| 100个故事| 一个月前| 阅读 21 次 | 0赞同 0反对

概述:在那个草草立项的早上,就应该想到4个月走完整个业务线拓展生命周期的结果。

熟知的企业H,在2022年疫情基本开放时决定暂停某业务线的开发,理由是疫情不确定的情况下不知道投入是否有回报。虽然在行业开拓期公司除了发工资并没有其他投入,但是对市场人员而言已经是all in投入了。新业务拓展从立项到暂停不超过4个月,具备很强烈的随意性。

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新业务布局的时候豪情万丈,正式运营却选择急刹车呢?作为这条被暂停的业务线负责人来复盘整个过程。

基于拍屁股想出的发展方向

市场中大多数老板是市场或业务出身,对市场变化有很敏锐的嗅觉,而有少数老板是纯技术等零市场经验背景,往往决策带有一定的乌托邦情怀。无论哪一种老板,都有自己的学习和获取信息的渠道,如果是后者,可能从某些论坛和圈子获得二手信息的可能性极大。

基于表面的、数据面上的考虑如果是一时冲动,为做成某事而决策,大概率会遇到中道崩阻的情况,主要原因有三:

  • 对市场信息错误的理解,属于思考模式的问题;
  • 未做事前调研、事中分析和调整、时候的总结,属于管理流程的问题;
  • 未合理使用人力、资金、技术和市场资源,属于管理问题。

前期调查和准备工作

作为老板,有新的思路后应该亲自或授权反复做事前调查,借用某局发展科领导的语言“我们的项目要经过反复的事前论证调查,不要轻易立项,水立项谁负责”。

当然,事前调查和准备工作理应由公司管理人员来做,事前调查的目的是获取充分的信息、数据、预期等,交给老板做YES or NO的判断即可。

事前调查应该具备一些基础要素(本人才疏学浅思考不周,欢迎评论补充):

  • 政策面的支持;
  • 市场需求端的关于同类业务过去、现在的体量,未来的需求变量;
  • 市场供给端目前的体量和分地区占比;
  • 业务线瞄准的甲方群体基础清单;
  • 自己在供给端的优势评测,结合上述做丰富一点的SWOT分析;
  • 业务线市场起点和产品起点。

以上准备不足以为最终决策提供依据,但是在多部门沟通之前足以排除在理解层面的不靠谱想法,对于老板的不切实际的主观意愿可以做极大的排除。

后端支持协作清单,以及跨部门权责清单

事前调查属于极少投入的排除,接下来需要的是新业务布局中的多部门面谈沟通(建立在大家都知道咱们前期调查结果后),一般包含:市场/销售负责人、运营负责人、技术负责人、老板,通过预想的市场起点和产品,模拟业务开拓中的问题和需求,初步摸清协作支持和权责清单:

  • 如何获得首单,需要资金和业务知识储备,预估销售周期;
  • 如何获得知识储备、修正知识储备、提供业务线索;
  • 如何通过知识储备、产品需求,分解出技术要求、评估成本和优化成本、产品原型打造;
  • 如何将原型产品应用到市场、产品市场化、产品迭代;
  • 各环节谁负责,担何种责任,预期有哪些收益分配。

当然,并不是每个业务线都需要如此配备,但是在IT、文创、实体产品向都还是存在此类步骤,一般情况下在跨部门权责讨论期间,会立即收到技术部门的拒绝,毕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运营部门或许会面临获客压力,销售倒是无所谓毕竟都是提成更拓宽了业务范围。

为打破权责壁垒,需要考虑处罚和奖励措施。

预期目标与业务线发展时间段

以上,从现场头脑风暴后完毕后,如果各部门意向明确,那么基于自己的专业领域,可约第二场会:

  • 何时完成各部门前期准备工作;
  • 何时启动更具天时;
  • 预计半年内各部门负责部分的项目完结时序(比如运营筹备完成后即退出,并非全时锁死);
  • 销售预计首单时间

该部分更多的是市场经验和技术经验导向,针对不同的企业文化和团队特征,目标与周期性大相径庭,结合上下文,不应该纯理论推算,更多的是深入市场学习、初步建立信息网络后再做推算,一般来说各部门更迭2-3次预测后更具实际。

发展投入预览

如果上述筹备工作都已通过,接下来考研的是公司财务和管理能力:

  • 如果是标准产品,那么新业务线的定价如何;
  • 如果是非标产品,那么产品研发带来的人员扩张以及扩张程度多大;
  • 市场运营费用:获客费用、客情费用从周、月细致到次,汇总后预算多少;

什么,开拓新市场不想投入?都2022了,空手套白狼还是别想了。

产业发展赛道急刹车,为什么一些企业老板在布局新业务时会举步维艰?

思考:挣今天的钱与挣明天的钱

思考:各部门在公司业务线中的山头壁垒

思考:业务线开拓中的收获变现

思考:内部管理优化


DMAKE

本频道需要登陆后才能评论,请登录


暂无评论...